《解开饶恕》第十一章:我应该如何回应不悔改的人?两条原则

 

“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
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启示录6章10节

“你难道不认为我被饶恕了吗?”“天哪,我不这么认为”,
埃米特牧师轻快地说道。伊恩的嘴张得大大的。
他想知道自己是否误解了。他说,“我没有被饶恕?”——安妮·泰勒(Anne Tyler)①

一个问题

对于不悔改的冒犯得罪者,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那些不愿对恶行负责的人?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想到那些与恐怖主义有关的悲剧:大屠杀、俄克拉荷马城、科伦拜、卢旺达、911事件或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所发生的悲剧)。但很有可能,你有一个更加个人化的故事。在CNN所报道的每一件科伦拜事件的悲剧背后,都有数以万计的不为人知的故事:被母亲的男友侵犯的小女孩,被哥哥的朋友猥亵的小男孩,那些忍受着不忠的配偶所带来的痛苦和羞辱的人们。

一位年轻的母亲该如何回想曾多次猥亵她、但从未承认他所犯下的罪行、而且现在已经去世的父亲?丧子的父母该如何思想那杀害了他们孩子却从未承担过责任的凶手?纽约人又该如何思想911事件中的那些恐怖分子呢?

对于如何应对那些不知悔改的犯罪者的问题,急需一个深思熟虑的基督教的答案,这一点已然变得越来越明显。近些时日,有太多不负责任的观念在发声。以下这种关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网站观点已然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做法:“赵承惠(Cho Seung-Hui)应该‘像其他受害者一样被尊重和充满爱戴地被铭记’”。②

无论(这种说法的背后有)多么的“用心良苦”,这种观点都令人发指地具有误导性。事实上,说这些误导性观点是罪恶的也不为过。认为赵承惠应该和那些被他杀害了的人一样被铭记根本就是错误的。

坚持这种陈词滥调的答案的基督徒应该思考大屠杀幸存者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关于应对邪恶的说法。在描述了被囚禁在奥斯威辛的感受之后——在那里他不得不做决定是继续给他父亲吃东西,还是假设他的父亲不会活下来而自己吃掉那些食物③——威塞尔反思道:

有时候有人问我是否知道“对奥斯威辛的回应”;我回答说,我不仅不知道,而且我甚至不知道这么大的悲剧是否有回应。我所知道的是,“回应”存在于责任之中。当我们谈到这个邪恶和黑暗的时代时,如此接近又如此遥远,“责任”才是关键词。④

威塞尔是对的。我们必须“负责任地”谈论这些问题。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意味着要深入地思考圣经的教导,并在顺服中遵循这些教导。我们可以从罗马书12章17至21节这里的教导开始讨论。

原则一:决心不去报复

在罗马书12章17至21节中,保罗直接谈到了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邪恶。这段经文中的三个原则为“负责任”的基督徒对邪恶和不悔改的冒犯得罪者作出负责任的回应提供了框架。下面我以一种能引起注意,使读者能关注到这段经文的文学结构和这三个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的方式来介绍这部分的圣经文本。⑤

通过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的反复强调,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原则:信徒不能“以恶报恶”。保罗在17节告诫他的读者,“不要以恶报恶”。在19节,他以一种既温柔又坚定的方式说:“亲爱的弟兄,不要为自己伸冤。”⑥在21节我们又读到:“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报仇的意思是“以牙还牙”或“以眼还眼”。而圣经禁止我们这样做。

当然,保罗如此坚决地禁止信徒报复的原因是,报复只是看起来正确。事实上,有一些民族和文化甚至将复仇视为美德。有一个网站(在这里我故意不提供该网站的地址)完全致力于鼓励妇女对男人进行报复。该网站提供了十一条复仇的基本规则。以下是这些规则的节选:

  • 生气……然后报复。这很正义,简单明了。
  • 复仇是健康的。不要听那些拐弯抹角的人说些什么。你正在教人们如何做得更好。同时,你也在从你的系统中一劳永逸地排出那些令人厌恶的有毒情绪。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健康的呢?……
  • 复仇是很好的自我疗愈。比请治疗师花费要少,也比吃一盒甜甜圈健康得多……
  • 始终要把复仇的目标放在(对方)最痛的痛处。直击要害。

约翰·格里沙姆(John Grisham)的小说《杀戮时刻》(A Time to Kill)给了我们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故事从一个10岁女孩被残忍强奸的悲剧开始。这是一本令人不忍卒读的小说:“比利·雷·科布(Billy Ray Cobb)……坐在尾门上,喝着啤酒,抽着大麻,看着轮到他的朋友威拉德(Willard)和那个黑人女孩在一起。”⑦

而就在几页之后,(被强奸女孩儿的)父亲卡尔·李(Carl Lee)下班回家,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对劲,但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他打开前门,他听到格温(他的妻子)在哭。在他右手边的小客厅里,他发现一群人挤在一个摊在沙发上的娇小的人上方。孩子身上盖着湿毛巾,周围都是正在哭泣着的亲戚。当他走到沙发前时,众人的哭声停止了,人群也退散开来。只有格温还留在女孩身边。她轻轻地抚摸着女孩的头发。他跪在沙发旁边,抚摸着女孩的肩膀。他对女儿说话,而她则努力地试着向他微笑。她的脸上布满了血肉模糊的疙瘩和撕裂的伤口。两只眼睛都肿着,还在流血。看着她弱小的身体,完全被毛巾包裹着,从脚踝到额头都在流血,他流泪了。

卡尔·李问格温发生了什么。她开始颤抖和哀嚎,并被她的哥哥领到了厨房里。卡尔·李站起来,转向人群,要求他们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一阵沉默。

他第三次问道。副警长威利·黑斯廷斯,格温的一个表亲,站出来告诉卡尔·李,当一些人在福吉溪边钓鱼时看到托尼娅躺在路中间。她告诉他们她爸爸的名字,然后他们把她带回了家。

黑斯廷斯不再言语,低着头盯着他的脚。

卡尔·李盯着他,沉默着。其他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地板看。⑧

我有两个女儿。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女儿其中一个四岁,另一个十三岁。作为父亲,我很难想象,当我走进家门,得知她们中的一个被残忍地性侵时,会是什么样子。每当我读到这些段落,我感觉自己就是卡尔·李。每一次我都感到生气,甚至愤怒。

随着故事的展开,电影中由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所扮演的父亲发现了是谁对他的女儿做了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于是他在黑市上买了一把机关枪,然后他用一整梭子弹杀死了那些伤害他女儿的人。这本书的其余部分是关于卡尔·李是否会被判定为谋杀了强暴了他女儿的人。而这事必须由陪审团来决定。

如果你是陪审团成员,你会如何投票?显然,这位父亲在杀死了这两个强暴了他女儿的男人的罪行上犯了法。但社会上是否应该认定父亲为其10岁的女儿被侵犯而复仇是合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父亲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格里沙姆(Grisham)解释说,作为一名年轻的律师,他是如何思考《杀戮时刻》这本书中的这个想法的。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场可怕的审判,在这个案件中,一个年轻的女孩作证指控那残暴地强奸了她的男人。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痛彻心扉的经历,但我还只是一个旁观者。前一秒她还勇气满满,而后一秒她又变得虚弱得让人怜惜。整件事情让我像是被催眠了一样。我无法想象她和她的家人所经历的恶梦。我在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会怎么做。当我看着她在陪审团面前备受煎熬时,我真想亲自拿枪打死这名强奸犯。在这既短暂又显漫长的时刻里,我想要成为她的父亲。我想要伸张正义。⑨

我们理解格里沙姆的感受,但我们不能让情绪占上风。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陪审团中,你或我将如何投票。即使这个人在报仇雪恨时明显违反了法律,我们也可能想让他无罪释放。但耶稣会如何投票是毫无疑问的。复仇从来都不是一个选项。无论所犯下的罪行有多么可怕——罗马书就是写给那些将面临着最可怕的暴力逼迫的基督徒的——所有的复仇与基督徒身份完全不符。复仇既不荣耀,也不浪漫。而且现在也还不是“杀戮的时候”。再来读一下这句话。“不要以恶报恶……亲爱的弟兄,不要为自己伸冤……你不可为恶所胜。”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通常考虑的报仇的情况不会如此暴力。但是,我们还是受到试探诱惑想要去报复。有一些常见的报复的方式,是许多人经常“孕育”的:

  • 一个既粗鲁又不够敏感的配偶。收回爱意,以冷战相对。
  • 一个麻木不仁的表弟在家庭晚宴上受到了(其他人的)冷遇。
  • 一位行为不负责任的牧师。被得罪者不停地打电话给众人讲述自己被得罪的故事。
  • 一个既严苛又不讲道理的老板。对他感到沮丧的员工互相恶言谈论他。
  • 父亲管教儿子,不是因为父亲想教导儿子,而是因为他憎恨儿子给他带来的各种不便。
  • 父母一辈憎恨他们的成年子女在换教会。多年来,为了表示不赞同,他们总会发表些微带有伤害性的言论。

如果你足够诚实,你肯定可以找出你曾被诱惑进行报复的“小手段”。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觉得有权进行一点“回击”。轻微的报复行为似乎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每一种报复行径都是错误的,是罪。

复仇的悲剧在于——往往是在温暖的海湾水域,暴力的飓风会在其上盘旋。不公正的小风,不管是真正的不公正还是“被认为的”不公正,都在旋转,每一次都在增长,都带来了更多的报复。一种报复行为会导致另一种报复行为。随着每一次旋转,风圈都在加速,一场全面的风暴也就随即开始了。而在你知道之前,更多的人会被吸进这巨大的破坏力中,这个循环也会变得更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格里沙姆的《杀戮时刻》为复仇提供了某种依据。我无法想象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会希望这位父亲会因为杀死了强奸他女儿的人而被判有罪,尽管我相信复仇是错误的。在这个层面上,《杀戮时刻》与圣经的教导相悖,尽管这部电影的标题有圣经的影射。

尽管格里沙姆为复仇提供了某种辩护,但他至少对复仇可能造成的附带性损害表现诚实。在整个故事中,他展示了卡尔·李的复仇是如何对几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生活造成了破坏。卡尔·李的家庭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他的孩子们在他受审期间异常想念他们的父亲。一名警官因为卡尔·李在射杀那些虐待他女儿的人时不小心被射中而截了肢。更多的人死去。暴力的循环圈继续增长着。

我们决不能复仇。即使是以最微小的手段也不行。复仇看起来似乎是对的,但圣经却明确禁止我们如此行。

也许圣灵此时提醒了你,让你想起你曾经也寻过仇。那就向神认你的罪,请求他的饶恕。然后也去向那被你施加了报复的人寻求饶恕。不要试图为你的行为辩解。不要解释为什么你觉得“被驱使”去做了你所做的事。谦卑地请求(神和人的)饶恕。

如果复仇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反应是什么呢?格里沙姆笔下的卡尔·李应该如何对待那强奸了他10岁女儿的两个人?这将我们带到了原则二。

原则二:积极主动地表现出爱

为了能充分掌握这一点,我们需要研究一下这几节经文的背景。罗马书12章的这一部分经文是从9节开始的,在那里保罗给出了一个总的命令。“爱人不可虚假。”这些经文就是在详细地阐明爱人如何真诚而不虚假。⑩

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即使我们被得罪冒犯了,爱也应该在我们的生命中彰显出来。效法基督的爱,会积极寻求并缔造和平:“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我们)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7下-18)。

当保罗说“留心”(give thought),他使用了一个含有“积极主动”去计划的意思的词。基督徒应当思想如何能寻求和平,甚至是与仇敌寻求和平。⑪不是要躺在床上想象着如何进行报复,而是要创造性地利用我们心思意念的能力,去计划出一个能结束暴力循环的(合乎圣经的)反应方式。神学家约翰·默里(John Murray)总结说:“通过好的行为,我们要成为平息那些迫害和虐待我们之人的敌意和恶行的工具。”⑫

当然,圣经中对爱的强调并不是保罗书信所独有的。耶稣说,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命是完全地爱上帝,第二条诫命与第一条诫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人如己”(太22:37-40)。在此基础上,耶稣还教导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太5:38-42)

那么,如果一个基督徒处在格里沙姆笔下的卡尔·李的处境中,他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来与那些强暴他女儿的人“达成和解”呢?他如何才能主动且充满爱地(向他们)彰显恩典而不是复仇呢?他能不能给他们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向他们解释他的苦痛,并且表示——如果他们愿意接受(他的饶恕),他就会给他们以饶恕?他能不能主动与强暴他女儿的那些人的家人联系?他能给他们提供一些经济援助吗?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是保罗的教导中让人惊叹的内涵。我们应该用我们所有心思意念的能力去爱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并与他们和平相处:爱人不可虚假;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我们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保罗在20节又将这一点扩大了,他说我们应该关心我们的敌人,即使他们伤害了我们。他解释说,我们对敌人的仁慈可能是神用来使他们悔改的方式。⑬“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罗12:20)。

也许近期没有比这更好的,关于在邪恶的面前表现出爱和良善的例子了——2006年阿米什社区五个女孩儿被杀害的惨案。

宾夕法尼亚州镍矿村的阿米什人

无数的报道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了解2006年10月2日宾夕法尼亚州镍矿村的阿米什人学校平静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那是一个晴朗、阳光明媚的九月天。学生们走进一间明亮的教室,黑板上写着:“来访的客人照亮了我们的一天。”⑭开始上课时,他们20岁的老师艾玛(Emma)带领他们阅读圣经并祷告。学生们用德语吟唱着有关生命之脆弱的歌:

人啊,想一想结局,
想想你的死亡,
死亡往往来得很快;
今天你可能健康红润,
但是明天,或者更早,
你可能已经离开人世。
罪人啊,你要牢记这一点!
要每天都做好死亡的准备。⑮-⑯

老师带领孩子们完成了上午的课程,然后孩子们就在课间休息时间到外面玩耍。一些男孩在玩垒球。也许女孩们玩的是娃娃,虽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如果这些学生们向右侧方向仔细观察,他们会看到距离他们四百码左右之处有一个人在喝着汽水。再靠近一点,一些学生会认出(这个喝着可乐的人是)查尔斯·卡尔·罗伯茨四世(Charles Carl Roberts IV),就是那个经常从他们农场取牛奶的卡车司机。但没有什么能提醒他们注意到他当时的邪恶意图。在罗伯茨停下车来在自动售货机上买汽水之前,他已经给他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了遗书,并在卡车上装载了枪支、弹药、望远镜和润滑油。他计划进行猥亵和杀戮。

上午10点15分左右,也就是学生们下课后,罗伯茨开始行动。他把卡车开到学校前廊,命令所有人都进去。罗伯茨最先赶出去的人之一是那位年轻教师。最后,罗伯茨将所有男孩和在场的所有成年人都赶走了。

当他和学校里的女生们单独在一起时,罗伯茨就威胁那些留下来的女孩说:“我对上帝很生气,我需要惩罚一些基督徒女孩来报复他。”⑰ 箴言19章3节说:“人的愚昧倾败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这说的就是罗伯茨。

他告诉这些被他关起来的女孩们,如果当中的一个女孩可以让他为所欲为,那他就会让其他女孩离开。其中一个年轻女孩说她可以。但是年长的女孩很快用宾夕法尼亚州的荷兰语警告这个女孩儿说:“Duh’s net! Duh’s net! (不要这样做!不要这样做!)”。⑱

这时,那位年轻的老师艾玛已经跑到附近的一个农场去寻求帮助。他们拨打了911,9分钟内,宾夕法尼亚州的警察便开始赶来。

当罗伯茨意识到警察已经到了现场,他告诉这些女孩们,他要让她们为他的女儿付出代价,因为他的女儿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死了。《阿米什人的恩典》(Amish Grace)一书描述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

房间里两个13岁的女孩儿之一玛丽安(Marian)迅速担起领导这些年轻女孩儿的责任,尽她所能地保护她们。当她意识到罗伯茨打算杀了她们时,她说:“先杀了我吧”,她希望能借此救出其他的女孩儿,并履行她看护和照顾那些小女孩儿们的职责。

大约在上午11点05分,警方听到三声猎枪的响声,随后是快速的手枪射击声。一发猎枪从大门边的窗户射出,险些击中几名警察。警察们随后冲进大楼,用警棍和盾牌砸碎窗户。就在警察破窗而入时,凶手将手枪对准了自己,开枪,然后倒在了地上。他以近乎处决的方式枪杀了排坐在地板上的女孩。五名女孩儿当场死亡。另外五名虽身受重伤,但通过到处翻滚以及把头埋在胳膊里而侥幸存活了下来。

查尔斯·罗伯茨所做的,这起发生在现世生活中的可怕的事,要比约翰·格里沙姆在《杀戮时刻》小说中所构想出的更糟糕。他先是残酷地杀死了手无寸铁的小女孩,然后自杀,并且至死都没有悔改。

然而,基督的荣美和爱在阿米什人的生命中,藉着他们对罗伯茨的回应而得以彰显。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复仇。他们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表达爱。首先是13岁的玛丽安,她要求罗伯茨先向她开枪。“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愿上帝保佑玛丽安。

这些阿米什人的家庭延续着玛丽安开始的工作。当外界的捐款开始涌入以帮助他们支付各样费用时,阿米什人立即向杀害了他们女儿的人的家庭提供了援助。一位阿米什长老解释说:

谁来照顾他们的家庭?如果我们得到1000美元,而他们只得到了5美元,这是不合宜的。我们必须为这些孩子的教育做些什么。⑲

枪击案发生后,阿米什人的恩典和爱的故事只能在此强调。在参加查尔斯·罗伯茨葬礼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阿米什人。被害儿童的父母邀请罗伯茨的遗孀玛丽·罗伯茨参加他们女儿们的葬礼。⑳ 玛丽·罗伯茨深深地被这种爱和恩典所折服,她在写给阿米什人的信中说道:“你们对我们家庭的爱已帮助提供了我们所迫切需要的治愈力。你们的同情心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家庭,超越了我们的社区,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㉑

结论

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那些不知悔改的冒犯得罪者?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两个原则:

  1. 原则一:决心不去报复。
  2. 原则二:积极主动地表现出爱。

这些原则不仅仅是针对阿米什人的。所有基督徒都被呼召去活出这些原则。复仇绝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必须抵挡想要报复的冲动,即使是以非常微小的方式。我们必须以阿米什人给予查尔斯·罗伯茨的遗孀和他们的孩子的那种恩典的品质,充满爱心且积极主动地接触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

但是这两条原则并不能完全回答基督徒应该如何应对那些不知悔改的冒犯得罪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则。我们将在下一章将对其进行阐述。

讨论问题

  1. 对那些不知悔改的冒犯得罪者作出回应的前两条原则是什么?
  2. 为什么报复如此的诱人?
  3. 阿米什人是如何践行应对那些不知悔改的冒犯得罪者的前两条原则的?
  4. 阅读彼得前书2章21至25节。耶稣是如何践行本章所概述的这两条原则的?在彼得前书的语境中,彼得将耶稣的例子包括在内的目的是什么(见彼前2:13-3:7)。
  5. 你能描述一次,你认识的某人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表现出富有创造性的爱吗?
  6. 本章告诫我们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诱惑,以“微小和不起眼”的方式进行报复。你所看到的自己或他人进行报复的“日常方式”都有哪些?
附录:
① 安妮·泰勒(Anne Tyler)著, 《圣徒》(Saint Maybe),New York: Fawcett Books, 1991, 122.
② 引自《同情:学生饶恕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杀人者》(Compassion: Students Forgive Virginia Tech Killer)CBS 新闻,2007年; 网页链接:http://wcbstv.com/ topstories/local_story_107170729.html ,2007年4月18日刊。
③ 威塞尔(Wiesel)著,《午夜》(Night), 110–112页。
④ 同上。
⑤ 对于这段经文的文学理解,见道格拉斯·穆(Douglas Moo)著,《罗马书》(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戈登·费(Gordon Fee)编, 《新约新国际注释》(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6, 769页及以下。穆又指向了布莱克(D. A. Black)著, 《保罗关于爱的命令:罗马书12章9至21节的结构、风格和伦理》(The Pauline Love Command: Structure, Style and Ethics in Romans 12:9–21),1989.
⑥ 译者注:原书所使用的英文圣经是“never avenge yourself”(千万不要为自己报仇)。
⑦ 约翰·格里沙姆(John Grisham)著,《杀戮时刻》(A Time to Kill),New York: Dell, 1989, 1.
⑧ 同上,7。
⑨ 同上,第四至五章。
⑩ 见道格拉斯·穆(Douglas Moo)著,《罗马书》(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戈登·费(Gordon Fee)编, 《新约新国际注释》(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6, 774页。保罗在罗马书中对爱的强调一直延续到第13章。特别注意罗马书13章8至10节。
⑪ 译为“留心”(give thought to)的这一词在希腊文新约中还出现了两次——哥林多后书8章21节和提摩太前书5章8节。在前一处,保罗描述了他的团队正在进行的事工和传福音的计划,其中他们“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后一节经文谈论的是供养自己的家人。
⑫ 约翰·默里(John Murray)著,《罗马书》(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奈德·B·斯通豪斯(Ned B. Stonehouse)编, 《新约圣经新国际注释》(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0, 144.
⑬ 关于保罗在这里所使用的这段箴言的引文的意图,已经有很多的讨论。大家的共识是,这可能是神用来使他们悔改的内容。穆(Moo)总结说:“将善意的行为做在我们的敌人身上是一种手段,可以引导他们为他们向我们所施加的行为感到羞耻,也许也会因此悔改,转向主,我们的善行正是反映了主的爱。”选自穆(Moo)著, 《罗马书》(Epistle to the Romans), 789.
⑭ 关于镍矿学校枪击案的细节,我特别感谢唐纳德·布莱比尔(Donald B. Kraybill), 史蒂文·M·诺特(Steven M. Nolt)和大卫·L·韦弗·泽彻(David L. Weaver-Zercher)合著,《阿米什人的恩典:饶恕如何升华悲剧》(Amish Grace:How Forgiveness Transcended Tragedy),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7, 17–28.另见约翰·鲁思(John L. Ruth)著,《饶恕:阿米什学校的遗产》(Forgiveness: A Legacy of the West Nickel Mines Amish School),弗吉尼亚州哈里森堡:视觉出版社(Harrisonburg, VA: Vision Publishers),2007年版; 哈维·尤德(Harvey Yoder)著, 《镍矿学校悲剧》(The Happening: Nickel Mines School Tragedy),弗吉尼亚州哈里森堡:视觉出版社(Harrisonburg, VA: Vision Publishers),2007年版。
⑮ 约德(Yoder)著,《事件》(The Happening), 35.
⑯ 译者注:英文原文为:“Think, O man about the end, Think about your death, Death often comes quickly; Today you may be healthy and ruddy, But tomorrow, or sooner, You may have passed away. Keep this in mind, O sinner! Be ready to die each day.”
⑰ 布莱比尔(Kraybill),诺特(Nolt)和韦弗·泽彻(Weaver-Zercher)著, 《阿米什人的恩典》(Amish Grace), 25.
⑱ 同上,24。
⑲ 特蕾西·莫里洛(Tracie Mauriello)撰文, 《阿米什人向校园杀手伸出手》(Amish Extend Hand to Family of Schoolhouse Killer) 匹兹堡邮报,2006年10月7日刊;,网页链接:http://www.post-gazette.com/pg/06280/728083-85.stm ,2007年4月6日。
⑳ 布莱比尔(Kraybill),诺特(Nolt)和韦弗·泽彻(Weaver-Zercher)著, 《阿米什人的恩典》(Amish Grace)43–44.
㉑ 引自斯坦·格思里(Stan Guthrie)撰文, 《饶恕丑闻》(The Scandal of Forgiveness),选自《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2007年1月刊; 网页链接:http://www. 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7/january/15.58.html  2008年3月3日。

回到本书首页及目录,请点击此处

本书由New Growth Press出版社授权翻译及刊登。受版权保护。仅供个人使用,不要置于其他网络、公众号或制作有声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里斯·布劳斯(Chris Brauns)是伊利诺斯州斯蒂尔曼谷红砖教堂的牧师。克里斯牧会超过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