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belt, hand, lake

《写给“帮助者”》系列之二:帮助的目的

咨询目的

在上一章,我们分享了帮助者的身份和与来访者的关系。在这一章,我们会接着探讨整个帮助的过程,或者说咨询的目的是什么。想象一下,正在经历患难的弟兄姊妹带着他们的创伤、不解、困惑甚至消极悲观的情绪走进你的办公室或咨询室,在这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次或是多次),你希望看到他们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改变?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定义一次成功的辅导?对于辅导和咨询的目的,属世心理学与圣经咨询有什么不同?我们不妨先看属世心理学是如何定义咨询的目的的——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根据自己的理论假设,都提出了各自想要达到的咨询目的。对于精神分析流派来讲,咨询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帮助来访者“顿悟”当下心理问题与隐藏于潜意识之下的幼年经历的联系来达到治疗;对于行为主义而言,则是通过外界环境的调整,行为习惯的塑造或消除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人本主义而言,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实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家庭治疗是通过调整家庭结构或互动方式来达到问题解决;后现代则是通过解构和重组来实现治疗……我们无法详尽的描述所有心理学流派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因为可能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50多种新的心理学治疗方法就又产生了……

归根到底,每一种流派都有其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而这样隐藏于心理学流派背后的,关于什么是人的本性,什么是心理问题的核心,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幸福……这些问题早已超越了心理学本身,上升为哲学命题。说到底,心理学只不过是所有试图回答人性、人的归宿、人的本质、生命的目的、世界的由来、人与世界的关系、神的存在、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一系列哲学问题中的一支。

心理健康的定义就如同心理学流派的情况一样,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定论,但总体而言,属世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大多围绕这几点——

1. 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

2. 适应环境;

3. 有幸福感;

4. 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也就是说,心理工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来访者达到这些方面的完善。或者,用Louisville当地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解释——

“The purpose of counseling is to help clients achieve their personal goals, and gain greater insight into their lives. One hopes that by the end of this process one will be more satisfied with his or her life.”(“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要帮助来访者实现他们的个人理想,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生活。换句话说,我们要让一个来访者在结束咨询时,更对他自己和他的生活满意。”)

对此,作为基督徒,我们认同吗?

我想,我们可以认同一部分,毕竟在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和普遍恩典(Common Grace)的作用下,世人对于健康的心理的渴求和向往实际上是在指向上帝起初所创造的人性的完美和健全。但,我们不能完全局限于这样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把这样的“心理健康”的定义视为我们帮助弟兄姊妹的方向和目的。

在一篇文章中,圣经咨询学者Paul Tautges如此解释圣经咨询的目的——

“By God’s grace, as we faithfully deliver biblical truth in a loving, godly manner and our disciples diligently apply themselves to its application, the Holy Spirit will produce the fruit of love from a pure heart and a good conscience and a sincere faith. If we do this, then we move others—as we move ourselves—further down the road of becoming like Christ. This is the end of biblical counseling!”(“在神的恩典中,我们诚实并忠心的将圣经的真理以充满爱并敬虔的方式传递给来访者。来访者殷勤的将圣经的真理应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圣灵会在这个过程中,在来访者(包括咨询者)身上产生爱,即“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而来的爱”(提摩太前书1:5)。如果我们可以忠心如此进行,我们就可以帮助别人,也帮助我们自己,在成圣的道路上前进,最后更像基督。这就是圣经咨询的目的。”)

根据Paul Tautges,圣经咨询的目的就是保罗鼓励提摩太要有的“成熟的灵命”,即在神的话语和圣灵的能力中越来越多的拥有基督的身量。

而John Piper更是直截了当的说——“God’s Glory is the Purpose of Biblical Counseling”——

 “Biblical counseling is God-centered, Bible-saturated, emotionally in- touch use of language to help people become God-besotted, Christ-exalting, joyfully self-forgetting lovers of people.”(“圣经咨询就是一种“以神为中心的”,“浸透在基督里的”,并“充满情感的”使用语言来帮助他人成为——“忘我爱神”并“高举基督”的人。”)

我个人最为喜欢Wayne Erick Johnston所提出的,关于圣经咨询目的的论述——

“As Biblical counselors, we counsel for His honor. We study, pray, and prepare to bring glory to Him. Our aim is to speak the Word in a manner that pleases God. We teach counselees to change toward godliness so that the Creator will be better honored in their lives.”(“作为圣经咨询的咨询者,咨询的目的是——神的荣耀。我们研究,祷告并时刻准备在咨询中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的目的是以神喜悦的方式传讲他的话语,并挑战来访者过成圣的生活,使神可以通过他的生命得荣耀!”)

不知这两种全然不同的,对于咨询目的的取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其实很一目了然——属世的心理咨询是“人本位”的,而圣经咨询是“神本位”的。也就是说,属世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感受更好,而圣经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让“神”得荣耀。

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世咨询有通过击打木偶“泄愤”的方法,而圣经咨询却主张饶恕他人(因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属世咨询将责任推给潜意识和环境,而圣经咨询却鼓励个体在神话语的光照下认罪悔改;属世咨询推崇“还原论”(reductionism)即以生物生理因素(如神经递质、遗传基因)解释所有的心理活动和问题,而圣经咨询则在合理认识“灵与体”互联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来访者将自己的全人(灵魂体)献给基督并降服在神的主权下……

我们还需要对比更多吗?这两者截然不同。

在圣经当中,拉撒路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若可以,请弟兄姊妹先再次阅读约翰福音11章关于拉撒路的故事)。整个故事包含有太多重要且宝贵的信息,我们无法再这里全部分解,我们只聚焦在我们这一部分要探讨的内容——即“拉撒路事件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在故事的开头,“神本位”与“人本位”的矛盾就已经展开了。

当耶稣听到拉撒路生病的消息时,他并没有立即起身前往拉撒路那里,而是在他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11:6)。并且,耶稣说,整个事情的重点不是要救拉撒路,而是要让神和神的儿子得荣耀(11:4)。看起来耶稣在拉撒路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袖手旁观”,用现在的术语可以说——耶稣故意耽误拉撒路最佳抢救的时间。事实上,说的再直白一点,耶稣想要的就是等到这样“至绝望,至悲伤”的情景,因为只有在人所认为的绝望之境,上帝的大能才更明显。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在耶稣奇迹般的让已死的拉撒路从坟墓中走出来之时,整个事件都变得明晰和完整(make sense)。

耶稣看似迟延的救助并非是他缺乏爱的表现,而是在他的决定及衡量标准中,上帝的荣耀高过一切,而“为上帝的荣耀而活”是每个人被造的目的(以赛亚书43:7),因此,没有哪一种爱会大过帮助我们恢复我们被造的目的,恢复我们真实永恒的身份。在拉撒路的故事中,基督向拉撒路即他两个姐姐所展示的就是这样的爱,基督通过他的决定和行动使经历此事的人都见证了神的荣耀。如若用John Piper的描述——

This is not a loveless thing going on here. This is love. This is a portrait of love. Love does what is needed to help others love God’s glory in Christ.((在拉撒路的故事中)耶稣并非没有展示足够的爱,相反,他所决定的,所做的,就是爱的定义和表现。爱,就是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帮助别人在基督里热爱上帝的荣耀。)

因此,拉撒路及他的两个姐姐非但没有失去什么,反而真实的经历神的大能和预先瞻仰了那将来要震撼列邦列国的神的荣耀。耶稣虽没有按照我们所认为“合理的”,“符合人道主义”的标准对拉撒路进行救助,但他通过整个事件不但保全了拉撒路的生命,更给了他们及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翰福音11:25-26

这样“为了神的荣耀”的主题不止出现在拉撒路的身上,事实上,耶稣所有的事工都只围绕这一个核心。

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4:17

耶稣事工的总结就是

如若把整个事件放置于“人本主义”或任何一支属世心理学流派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下去处置,事情会截然不同。因此,在以“人本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风潮席卷整个社会,包括部分教会的现今。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很容易在辅导弟兄姊妹的过程中陷入这样“人本位”的危险。尤其是在当对方经受患难和打击之际,因我们更倾向于安慰,可能就忽略了“以爱心说诚实话”,并引导他从“人本位”转向“神本位”的方面了。

我相信,John Piper及Paul的见解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在患难中的弟兄姊妹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开始帮助那些正在经受患难的弟兄姊妹前,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最终要帮助他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专注于让他感受更好?还是让他最终认识到,即使在患难中,我们仍要荣耀神,效法基督。

这并不是说,我们因此就不需要顾忌来访者的感受,一味的传递神高高在上的律法。因为毕竟连属世的咨询,都会强调“无条件接受”,“共情”和“真诚一致”等咨询态度。

我想,这是许多人对于圣经咨询的偏见,即认为圣经咨询只是让来访者默想神的话。如果我们仔细看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对于提摩太的鼓励,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高举基督,高举真理的同时,也高举爱。圣经咨询,比起属世咨询来,不更应该充满了属神的爱吗?耶稣不也告诉我们律法的总纲就是爱神和爱人吗?我们也在上文中重新定义了真实的爱是什么。

因此,在圣经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不但有真实的关系,更是以“圣洁的爱”彼此相爱。这样的爱高于一般咨询师与咨询者的“职业伦理操守”,高于利益关系,高于任何的权威……这样的爱是基于基督牺牲的爱,这样的爱在真理和圣灵中自然会带出来更多的投入、关心、共情、理解和帮扶。

但即使是在这样“圣洁之爱”的氛围中,正如John Piper所定义的,圣经咨询师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来访者有好的感受(看我们如何定义‘好感受’),而是在神的爱,及弟兄姊妹爱的激励下,个体可以更好的荣耀神!

因此,联系到我们上一章所分享的内容。在咨询过程中,圣经咨询师或属灵帮助者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属灵的陪伴(beggars);不是为来访者提供一套来自于“世俗小学”的走出困境的方法,而是与来访者一同俯伏在十字架下,仰望神的恩典。但圣经咨询并不停止在这里。接下来,辅导者还需要帮扶和陪伴来访者,在神的真理及圣灵的能力中,继续走上成圣的道路。

在地的生命短暂,基督徒应无暇捕捉这定要逝去的虚无,定睛十架,为神的荣耀和将来永不朽怀的天家奔跑!

本文获作者授权刊登。转载需作者授权。受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

小白老师,美南浸信会圣经辅导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美国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CBC)认证辅导员。小白老师专注于以圣经为基础,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进行分辨和评析,对青少年辅导也很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