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慢性病患的“十诫”

一位正在哭泣的家庭成员坐在你的办公桌对面,讲述着慢性疼痛(Chronic Pain)问题带给他的家庭毁灭性的影响——他的亲人受到痛苦的折磨。但是,对于别人提供给他的所有鼓励的尝试,他似乎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漠然置之。作为一名圣经辅导员或者牧师,你可以给这位伤心的辅导对象哪些合乎圣经的智慧?使其能够与承受慢性疼痛的人沟通呢?
 
以下是站在慢性疼痛病患的角度所写的“十诫”,特别是为在这个领域里的沟通提供帮助而设计。若这些诫命与圣经中其他教导、沟通的原则一起使用,这些信息就可以使恩典能够在病患与关怀者之间、沟通之中自由地流淌出来。
 
这些诫命的目标是改善慢性疼痛受苦者与他们的亲人之间的沟通。任何承受慢性疼痛之苦的人都不是单独在受苦。与之有联结的每种关系、都以某种方式担负着他们的担子。当无法就疼痛进行充分沟通时,或当亲人不知所措而使其服侍的愿望受挫时,困难就产生了——沟通常常会停滞。
 
圣经辅导员将会毫无疑问地在以下两类人群遇到挑战:或者是病人自己,或者是他们的亲人。病人可能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无法描述疼痛或他们的渴望;亲人可能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曾试图帮忙,但似乎毫无进展。若知道如何辅导以改善沟通,将大大有利于康复,不仅是在关系上,甚至也可能在身体上。
 

当仔细聆听

通常,当某人仅仅愿意聆听慢性疼痛受苦者要说的话时,后者就会得到大大的安慰。辅导员、提供关怀照顾的人或者朋友只需去倾听病患所要说的,即使听起来像是在抱怨。病患常希望人们知道他们感到痛苦,并且复杂的沟通中挣扎。聆听者应该明白,在“聆听”对话的同时,他们需要“解读”对话。换句话说,要留心受苦者的沮丧情绪以及病患正在经历的疼痛严重程度的线索。问问自己:“我可以接受别人这样的沟通表达方式?并能够聆听这些内容吗?”
 
“聆听”,意味着你将给予慢性疼痛受苦者全部的注意力。计划花时间与他们相处。请不要让时钟或你的下一个约会使你分心。这种对话没办法在30秒或更短时间内完成。有时,慢性疼痛受苦者在理清思路上颇为挣扎。这可能是因为疼痛,也可能是因为药物所致。当他们无法思路清晰时,往往是最沮丧的时候,会感到在浪费聆听者的时间,觉得有心理包袱。
 
慢性疼痛是因人而异的。你要确保不将自己对痛苦和折磨的假设强加到对方身上。相反,渴望去倾听受苦者所说的,以便了解他们的状况。不要试图解决问题——只要倾听。
 

当真诚

如果你通过了第一条诫命,这会表明你很乐意帮助你的朋友。聆听一个人袒露他的内心痛苦是非常难的事。看到慢性疼痛如何负面地影响他们会让我们跟着感到痛苦(你能想象他们必须经历什么吗?)。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全心全意聆听,就不要问某个受慢性疼痛之苦的人过得如何。而且,如果你开始聆听,不要假装你有所有的、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
慢性疼痛受苦者能清楚地看出听者是否真正关心他们。他们没有失去辨别真兴趣的能力。他们不希望让人们承受其无法处理的重担,因此很多时候,慢性疼痛受苦者任何话都不会说。特别是如果你过去曾经假装有兴趣聆听、不耐烦地看表或以任何方式显示出不感兴趣的表现。
 

当明白:慢性疼痛受苦者可能害怕袒露他们的真实感受

慢性疼痛病患整日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他们可能不愿意袒露他们确切的感受,因为有时人们会告诉他们“振作起来”、“别服输”、忍受疼痛;他们通常也无法以一种对听者来说有意义的方式描述疼痛。慢性疼痛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性的,请不要笑话一位慢性疼痛受苦者对痛苦描绘的无力感。
 
慢性疼痛受苦者不愿意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会感到别人的论断。当疼痛感强度最大时,病患所感受到的试探也最大,他们可能考虑过设法获得非法药物以摆脱痛苦,或在绝望的时刻曾想自杀——如何从痛苦中得到解脱就成为了一种试探。因此,此时在对话中要带着同情心去理解他们。
 
慢性疼痛受苦者有时只会简单地说他们“很好”,或拒绝承认他们实际上多么痛苦。但你也许能看出来他们实际上很痛苦,但不要说破,只要向他们保证你随时可以和他们聊聊。如果他们需要找你聊聊,他们就会找人。
 

当留心无声的语言

很多时候,你可以看出慢性疼痛受苦者比他们所承认的要更痛苦,可以通过一些表明疼痛感的身体线索看出来——
  • 出汗
  • 烦躁
  • 睡眠不足/疲倦
  • 躁动不安
  • 缺乏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
  • 缺乏活力/渴望保持不动
  • 自杀倾向
通常,慢性疼痛受苦者已经习惯了这些症状,因此他们甚至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些表现。不要将这些症状在慢性疼痛受苦者面前说明,注意到就好,病患通常不需要被提醒他们正大汗淋漓。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出汗,而且常常已经准备好手帕或类似的东西。
 

当相信受苦者

当慢性疼痛受苦者告诉你疼痛的剧烈性时,他们是真的很疼。
 
人们通常会假定慢性疼痛受苦者会夸大疼痛水平以获得照顾者的注意力。
他们想要摆脱疼痛。他们不会捏造疼痛的感觉以博得同情或逃避责任。大多数慢性疼痛受苦者愿意履行他们的责任并且做得很好。当他们说他们感到疼时,他们是真的很疼。
 
作为慢性疼痛受苦者的圣经辅导员或家庭成员,你是否发现自己有时给予他们的是陈词滥调而非真正的盼望?在今天的教会中,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帮助慢性疼痛受苦者?
 

当用有帮助的问题给予盼望

什么是有帮助的问题?有帮助的问题本质上应该是特指的、开放性的,允许他人给予完整的回应,它表明你确实理解慢性疼痛受苦者所说的,并有兴趣了解更多。
 
你曾请慢性疼痛受苦者为他们的疼痛打分吗?他们总是为医生这么做。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为你也这么做。问问慢性疼痛受苦者睡得如何。他们是否有集中注意力的困难?观察并询问他们的情绪(他们看起来沮丧或易怒吗?)。
 
你曾问过慢性疼痛受苦者是否满意他们的治疗吗?不要单单向他们建议治疗,而要了解他们对现阶段的治疗或医生有何满意或不满意之处。问问他们是否觉得自己的疼痛是可忍受的。当他们被问到正确的问题时,他们会感觉好像获得许可与你谈论自己的痛苦一样。
 

不可说破坏性的话

不幸的是,作为基督徒,有时当我们无话可说时,就很擅长说破坏性的话。
  • “请记住,万事互相效力!”
  • “请记住,生命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 “无付出,不回报!”
  • “你犯罪了还是怎么了吗?”
  • “好吧,你看起来不像生病了。”
诸如此类及其他类似的“俏皮话”只会让慢性疼痛受苦者感觉更糟糕,而对帮助他们处理自己的状况没有一点好处。
 
相反,问他们“你如何坚持了这么久?”请他们向你讲述有关神在他们的软弱中的良善和恩典。这会让他们重温——真有一位掌权的神,祂看顾那些在痛苦中的人。这会带给他们盼望。
 

当富有同情心

如果你想和慢性疼痛受苦者深入沟通,你就必须抛弃你的担忧、需要、繁忙的日程表。向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伸出双手并服侍他们,是一种爱的行为表现。这需要同情心。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但这也是值得的,你所给出的同情心有利于促进受苦者的康复。
 
慢性疼痛受苦者不想占用你一整天。他们可能只希望你有五分钟卸下心防、拉下保护帘,展现出你与他们在一起——与慢性疼痛共存的样子。如果你以同情心回应,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当认识到:你不了解有关慢性疼痛的一切事

在这一点上,你有好同伴——连他们的医生都不了解一切。
 
有时,看到某人正经历痛苦但不知如何帮助他,这是一件挺令人难过的事。这篇文章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们在与受苦者沟通上向前迈进一步。没有人喜欢受伤害,而且多数人不喜欢看到别人受伤。
 
有时,承认你不知道受苦或痛苦的感受,或承认你不知道答案,都会比你尝试做什么对慢性疼痛受苦者更有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第1条诫命(聆听)。
 

当明白:疼痛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如果对疼痛或疼痛管理做过一些广泛研究,你将会发现,在过去数十年中,医学界对理解疼痛的本质和表现在发生变化。
 
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和神经上的。这意味着,疼痛可以是心理/情绪上的,也可以是身体上的。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受伤或退化。
 
当你看到某个慢性疼痛受苦者,似乎他的身体没有受伤时,你会很容易倾向于不相信他所说的话。现在,神经专家已经了解到,无需外界因素病人就会有慢性疼痛。
 
受苦者在心理上受到的试探,是以惧怕来回应慢性疼痛——害怕疼痛将不会消失,疼痛以某种方式捆绑了他们的生活、耗费大量财力用以治疗,等等。疼痛对他们的身份、服侍能力、关系、消遣上来说,是真实的障碍。当疼痛持续时,这种恐惧会轻易地变成焦虑和抑郁。
 
通常当某人变得消沉时,他倾向于更少表现出情绪(不总是如此,但有这个趋势),结果会让人看不出他正经历疼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将疼痛转化成语言是困难的,这使得作为倾听者的你更难明白慢性疼痛受苦者正在经历什么。因此,你需要明白,个人的疼痛是非常复杂和独特的。
 
此外,一个人慢性疼痛的症状可能不是下一个人的症状。疼痛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同。作为基因、个性、成熟度和历史等的综合产物,疼痛各有不同。你不可能真正知道一个人正在经历什么疼痛——但你可以成为慢性疼痛受苦者有帮助的倾听者。

通过合宜的问题给予盼望(第六诫)

什么是合宜的问题(或‘有帮助’的问题)?一个合宜的问题应当在问题的本质上是具体的,开放的,能够帮助对方展开完整的讨论,同时表明你真的明白慢性病“受苦者”所经受的苦痛和他们所说的言语,或者表明你真的愿意更多的明白他们言语中所表达的意思。

你有没有曾请一位慢性疾病的“受苦者”为他/她的疼痛“评级”?事实上,他们时常需要为他们的主治医师做这样的“评级”,因此他们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让你了解到他们目前疼痛的程度(通过‘评级’)。询问他们睡眠的质量如何。是不是难以集中注意力?观察和询问他们的情绪状态。(他们是不是看起来很绝望或者很易激惹?)

你有没有曾询问过一位慢性疾病的“受苦者”是否对他/她目前的治疗方法感到满意?不要贸然为他们提供治疗的方案,要首先弄清他们是不是喜欢目前的治疗方案或主治医师。询问他们是否感到他们的疼痛无法忍受。当我们以合宜的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时,他们似乎就有了和我们讨论他们疾苦的“许可证”。

言语中不要带着“拆毁性”的话(第七诫)

不幸的是,身为基督徒,我们有时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就会说出一些“拆毁性”的话

  • “要记得,万事互相效力为要叫你得益处!”
  • “要记得,生命就如云烟,转瞬即逝!”
  • “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
  • “你是不是犯罪了?或者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 “嗯,你看起来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像这样的说辞或其他类似的“妙语”只会让“受苦者”们“苦上加苦”,并且对他们应对疾病的处境毫无帮助。

相反的,可以试着这么问他们,“你是怎样忍受苦痛这么长时间的?”让他们借着这个问题向你谈论上帝的美善和恩典(尤其是在他们软弱的时候)。这个问题也会提醒他们——上帝在掌权并且即使会在苦痛中,上帝也会照看他们。这会带给他们盼望。

要有同理心(第八诫)

如果你想要与某位慢性疾病的“受苦者”长期的交流,这意味着你需要把你自己的顾虑,忙碌的日程和你的所需暂时放在一旁。这是一种爱的行动——主动走入并服事那些在病痛之中的人。这需要同理心。也绝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但这样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因延伸的同理心会促进“受苦者”灵与体的恢复。

事实上,慢性疾病的“受苦者”并不想耽误你整天的时间。他们所需要的只有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卸去他们的“防御机制”,撤去自我保护的“帘子”,让你清楚的看到他们真实的样子(在慢性病的折磨下生活)。如果在这五分钟里你能以同理心回应他们,这对于他们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慢性疾病,你并不是什么都懂(第九诫)

我们要成为慢性疾病“受苦者”的“同路人”,而不是他们的“指导者”。

有时,只能看着别人受苦却无法插手帮助是很难的。而这两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提升与那些在病痛之中的人展开有效交流的能力。没有人喜欢忍受苦痛,并且大部分的人也不喜欢看别人忍受苦痛。

有时,人们总觉得“该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说一些“陈词滥调”的试探(第七诫——不要说‘拆毁性’的话)。但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这些说辞都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而有时,对于慢性疾病的“受苦者”而言,我们知道自己并不了解他们的病痛或不知道该如何给予他们帮助,可能比贸然或轻忽的试着给出一些帮助更有意义。事实上,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到“第一诫”所要求的——“倾听”。

病痛和我们想象的不同(第十诫)

如果你对“病痛”和“病痛管理”做过研究,你就会知道——在对病痛的理解上(即什么是病痛以及它是如何展现的),医学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有不断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病痛不只于肌体相关,也更是一种心理及神经病理学的现象。这也意味着病痛能对患者的身体,头脑及情绪产生影响。病痛并不只与肌体的受伤或疾病的恶化有关。

当我们看到某位似乎并没有多少身体疼痛的慢性疾病的“受苦者”时,我们很容易不相信他/她口中所说的话。而精神病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外界的因素(及身体的疼痛),慢性疾病的患者还是会深受慢性疾病的折磨。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对慢性疾病的“受苦者”而言,他们有可能会产生对慢性疾病的“恐惧”。例如,他们惧怕慢性疾病会一直折磨困扰着他们,害怕慢性疾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害怕治疗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等等。病痛是他们非常真实的拦阻,拦阻他们对于身份的认知,拦阻他们服事的能力,拦阻他们的人际和娱乐。而如若病痛持续不断,这样对于病痛的恐惧就会发展为焦虑和抑郁。

而通常当某人处于抑郁的状态时,他们会倾向于减少自己情绪的表达(虽不是百分百会这样,但有这个倾向),并且这也会让他们看起来并不那么“痛苦”。就如我们之前所讨论过的,慢性疾病的“受苦者”们有时难以将病痛转化为言语,而这也会让作为“倾听者”的你更难理解他们正在经受的苦痛。因此,你需要知道——病痛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特别。

同样的,一位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症可能和另一位的完全不同。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病痛因人而异且各不相同。因基因、个性、成熟度、历史等因素,每个人都经历的病痛各不相同。你虽无法确切知道某人所经受的苦痛,但你还是可以成为“受苦者”的“倾听者”。

思考

  1. 作为慢性疼痛受苦者的圣经辅导员或家庭成员,你是否发现自己有时给予他们的是陈词滥调而非真正的盼望?在今天的教会中,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帮助慢性疼痛受苦者?
  2. 作为圣经辅导员或某位慢性病“受苦者”的家人,你是否有时没有给予他/她真实的盼望,而只是一些陈词滥调?你觉得在关怀慢性病“受苦者”的事工上,教会应当做出怎样的改变?

本文获授权翻译自圣经辅导联盟(BCC)网站文章 ,受版权保护。
“ “Ten Commandments” for Counseling the Chronically Afflicted, Part One”,
“ “Ten Commandments” for Counseling the Chronically Afflicted, Part Two”。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克·凯利(Mark Kelly)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利斯堡市(Leesburg, Indiana)加略山浸信会教会(Calvary Baptist Church)的牧师,他在那里讲道、教导并提供圣经辅导。